时间:2014-12-15     点击次数:17093

10月31日上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比平时热闹许多,这里正举行“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签约揭牌仪式。在城阳区人民医院门诊楼大厅,青岛市立医院(集团)总院长宣世英与城阳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开旬在合约书上郑重签字,标志着青岛市诞生了一个紧密型医联体。
  ■紧密型联盟需要“火车头”
  我国医改的核心目标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年来,医联体成为解决问题的抓手之一,由大医院和基层医院成立统一的组织,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努力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格局。
  医联体概念推出后,全国各地的医疗组织争相试水。但绝大部分医联体属于松散型,即大医院向下级医院提供专家和技术支持,实现联盟内的信息互认、转诊等,在人员调配、利益分配等方面并未形成有机整体。
  在松散型模式下,医联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医疗组织成员联系不够紧密,双方责任和义务的约束力不强;百姓不信任基层医疗组织的技术水平,不愿意分流到社区;由于机制、体制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都缺乏转诊患者的动力。业内不少专家呼吁,抓紧建设经济利益一体化的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人、财、物统一调配,真正发挥医联体作用。
  建立紧密型医联体,首先需要牵头带队的“火车头”。在青岛市,最大的“火车头”是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该院始建于1916年,为青岛市属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有市立医院本部、市立医院东院、市皮肤病防治院、市北九水疗养院等4个院区,是以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主体,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疗养于一体的大型医院集团。2008年,作为奥运会、残奥会帆船比赛医疗保障工作的定点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圆满完成了比赛的医疗保障任务,赢得了包括国际帆联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和参赛运动员的广泛赞誉。
  对于牵头成立并运行医联体,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早已有过尝试。
  今年9月3日,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与来自市南区、崂山区、李沧区、即墨市的5家二级医院和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协议,组建以市立医院为核心的医联体。在这次医联体协作中,崂山区麦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青岛市市立医院联合形成紧密型医联体,由市立医院直接托管和经营。
  据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合作后成立的青岛市市立医院社区医疗中心麦岛门诊部的所有工作人员均由医院派驻,派驻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财务、后勤保障人员总计20余人。
  在麦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可以直接申请、预约青岛市市立医院的检验、检查,亦可直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阅、打印检验、检查报告。此外,通过心电检查网络,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上传,由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心电图诊断医师作出诊断意见,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直接查阅、打印诊断报告。患者还可持医院就诊卡,在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调取诊疗信息,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市立医院的专家门诊。
  ■更“紧”实现更“近”
  紧密型医联体对地方区域的发展意义重大。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谭兰向记者表示,优质的医疗资源,是招商引资、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对区域的整体发展意义非凡。
  城阳区是青岛市6个市辖区之一,东依崂山区,南接李沧区,西临胶州湾与胶州市相邻,北与即墨市毗连。据青岛城阳政务网显示,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05.5亿元。城阳区内有大量韩国人居住生活,在城阳区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记者看到,各个窗口名称均有中文、英文和韩文,可见该区韩国人口之多。
  城阳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94年,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和保健医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也是城阳区的医疗中心。据谭兰介绍,虽然城阳区的常住人口仅有48万余人,但流动人口却高达50万人,2013年城阳区人民医院共完成门急诊990750人次,出院37365人次,医疗任务十分繁重,学科建设亟待提高。
  医联体作为解决问题的“利器”,再次被提上日程。
  医联体各方的关系宜“紧”不宜“松”。这是此次成立的医联体的最大特点。记者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和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共同签署的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协议书上看到,在组织管理方面,双方共同设立了“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管理委员会”,下设管委会办公室,共同规划、协同内部运行。
  在城阳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的一侧,竖立着一块标明来自市立医院心胸外科、骨科、呼吸内科、肾内科等26个科室共计51名专家的信息栏,其中首批专家包括19位学科带头人组成的首席专家团队和涵盖24个学科的39位专家。据城阳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开旬介绍,市立医院的每名派驻专家每周5天连续驻点,单次驻点时长不少于3个月,首席专家两周轮换一次。城阳区人民医院为常驻专家支付薪酬,同时市立医院也会为常驻专家支付一定的补贴,以使常驻专家有积极性下基层。
  此次市立医院派出的专家在常驻并参与当地医疗临床工作期间,不仅将在临床工作上与城阳区人民医院通力合作,还将就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科研论文的撰写和提交等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并吸收城阳区人民医院科研人才参与市立医院相关科研工作。
  ■打造“航母级”医联体
  “管理机制规范一体化;双向转诊,诊疗服务一体化;医保管理模式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一体化;业务技术带动,专家团队资源一体化”,这是此次医联体合作的核心内容。通过“五个一体化”建设,将使新成立的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实现更加紧密的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青岛市民提供整体化、连续性的诊疗服务。
  记者了解到,除了成立医疗联合体管理委员会,使管理机制规范一体化,向城阳区人民医院派驻专家,使专家团队资源一体化以外,双方还将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实现双向转诊,诊疗服务一体化。在城阳区人民医院转诊住院的患者,可以直接入住市立医院相关专业病房,转诊就诊、检查均视同预约,享受优先待遇。
  双方签订的协议书上还写明,两家医院将建立检查、检验等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与此同时,城阳区人民医院因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可以转至市立医院进行,检查、检验报告可以通过网络回传至当地医院,患者无需往返奔波。
  “五个一体化”建设,将使医联体内部成员合作更加紧密,运行更加流畅,让青岛市的医疗模式向医疗资源优势互补,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目标走得更近。(健康报 金仲夏 李奠基 通讯员 单 琳)

作者:任婕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