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康巴什部眼科确诊我院首例“IgG4相关性眼病”。
七旬大爷,因双眼先后肿胀10年、左眼下睑肿物1年,于我院康巴什部眼科就诊,咨询能否手术切除。
医生为患者查体:双眼眼睑肿胀,右眼泪腺区可触及肿物,质硬;左眼下睑肿物约2*2*3cm,质硬,活动度可。左侧颌下淋巴结约3*3*4cm大小;肿物均无疼痛不适。
眼眶MRI示:右侧泪腺窝区可见结节状等T1稍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约25×12mm。左侧肌锥外隙可见条片状等T1短T2信号影,病灶向前突出眼眶,边界不清,与泪腺分界欠清,左眼下直肌略受压内移,左侧下眼睑肿胀,病灶较大层面约 31×31mm。
眼科医生李燕芳将患者病情资料发给北医三院眼眶病专家王毅教授,首先考虑IgG4相关性眼病可能性大,患者完善IgG4等相关化验,IgG4结果为>16000ug/ml(正常参考值36-2090ug/ml)。建议进一步取活检明确诊断,以指导下一步治疗。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同意活检。于2024年10月15日进行了活检手术,病理结果示:(左眼下睑肿物)送检组织间质中见多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淋巴滤泡形成,伴嗜酸性粒细胞,部分区域间质纤维化,部分血管周见淋巴细胞浸润,倾向IgG4相关性疾病。
免疫组化示:(左眼下睑肿物)送检组织间质中见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淋巴滤泡形成,伴嗜酸性粒细胞,部分区域间质纤维化,部分血管周见淋巴细胞浸润,结合免疫组化支持IgG4相关疾病。免疫组化结果:CD138(+),CD38(+),CD20(部分+),CD3(部分+),PAX-5(部分+),CD21(FDC网+),Ki-67(40%+),CD5(部分+)。IgG4(热点区>100/HPF),IgG4+/IgG浆细胞比值>40%; kappa+/lambda+>20。
根据IgG4相关性眼病诊断标准:
1.影像学检查显示泪腺、三叉神经、眼外肌或眶周软组织增大增粗。
2.血清IgG4水平升高(≥1.35g/L)
3.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伴有组织纤维化,通常可观察到生发中心,IgG4阳性浆细胞/IgG阳性浆细胞>40%或IgG4阳性浆细胞>50个/高倍视野
确诊:1+2+3
可能诊断1+3,
可疑诊断1+2。
该患者符合1+2+3,确诊为IgG4相关性眼病。
目前,该患者已转往风湿免疫科接受进一步的内科治疗。
知识链接
什么是“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性疾病”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貌似肿瘤,却非肿瘤”,其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的疾病。它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组织或脏器的肿胀,或形成局部肿块,可以发生在体内的任何部位。而且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血清IgG4浓度升高,受累器官组织中可见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该疾病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IgG4相关性疾病”有哪些表现?
主要受累器官是唾液腺、眶部病变、耳鼻喉病变、胰腺、胆道、腹膜后组织、胸腔器官、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心脏、淋巴结、其他部位受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少见,包括IgG4相关性垂体炎、肥厚性硬脑膜/硬脊膜炎及颅内炎性假瘤。此外,少见患者有硬化性肠系膜炎、乳腺炎等)。当IgG4-RD侵犯眼部时,称为IgG4相关性眼病(IgG4-Related Ophthalmic Disease,IgG4-ROD)。其主要侵犯泪腺、眼眶脂肪、眶下神经、眼外肌和眼睑等。
“IgG4相关性疾病”如何治疗?目前临床上“IgG4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糖皮质激素为临床一线用药,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霉酚酸酯(MMF)、甲氨蝶呤(MTX)、环磷酰胺(CTX)、来氟米特(LEF)等均可降低疾病复发及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此外,可采用手术切除受累器官和放射治疗等措施治疗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