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数需要煎服
但很多人拿到中药
不知道如何煎煮
以下是中药煎煮的一些小常识
一起来看看吧!
1.煎药的工具
陶瓷砂锅的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而且它传热慢、受热匀、不容易煳锅,所以选用陶瓷制的砂锅、瓦罐是最方便实用的。如果没有砂锅和瓦罐,也可选用不锈钢、搪瓷制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但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2.煎药用水及药物是否需要浸泡
煎药应用干净的井水或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否则药物里的蛋白质很快凝固,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
应提前浸泡药物,因为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的药物浸泡时间为30—60分钟,矿物类及质坚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2小时。
3.煎药的水量
煎煮中药的水量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具体服用要求、药物大小及药味多少来确定。通常水应浸过药材面2—3cm并充分搅拌,花草类的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者,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再加凉水至标准水位,然后开始煎煮。
4.煎药的火候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小火)温度上升缓慢,水分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大火)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得也快。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分的蒸发,中途搅拌两次,让药渣受热均匀,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煎药时应注意加盖煎煮,以防止有效药物中挥发性成分流失。
5. 煎药的时间
(1)一般药物,第一煎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第二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
(2)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第一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第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3)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第一煎水沸后再煎40—60分钟;第二煎再煎30—40分钟即可。煎煮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
6.煎药的次数
两次。这样可以使药物之间充分作用,有效成分溶出彻底,增强疗效。通常把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在一起服用。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大火浓缩后再服用。解表类药物不能浓缩,应煎多少服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