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什么是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该如何治疗?
时间:2024-10-30 11:06:54 作者:董瑞峰 阅读量:127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脑卒中成为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并且还是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缺血性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的80%,而其中25%~30%缺血性脑卒中则与颈动脉狭窄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提到脑卒中,不少朋友会想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因素,却很少关注到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常见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
那到底什么是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如何治疗?

颈动脉是心脏通向大脑的大动脉,正常时它供给脑组织85%的血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可直接侵害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起始部,在这些部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可不断增大使颈动脉管腔变小、狭窄,即颈动脉狭窄,达到一定程度会影响脑供血;还可出现斑块钙化、出血、表面溃疡形成、坏死、脱落,脱落的斑块碎片颗粒顺血流漂流到颅内的血管,可阻塞各级大小不同的脑血管而引发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发生缺血性卒中--脑梗死。颈动脉狭窄分为轻度(<50%)、中度(50%~69%)和重度狭窄(70%~99%)。
颈动脉狭窄分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只有轻微头痛或头晕的情况。在早期大多没有什么症状,偶尔可能会有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很快就会消失,大部分患者在数分钟内即可恢复,因此比较不容易引起注意。
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指既往6个月内发生如下一种或几种症状:
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② 一过性黑矇:指突发性视力丧失,时间持续几秒至数小时不等,这是颈动脉狭窄的特征性症状;
③ 由患侧颅内血管导致的轻度卒中、非致残性卒中。
即便不幸患上了颈动脉狭窄也不用着急,在医生的详细评估下进行药物或者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戒烟等生活方式治疗,降脂药物治疗与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等。
颈动脉狭窄的有创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应根据患者自身疾病情况结合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是通过外科手段将颈动脉管腔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连同增厚的内膜取出,使管腔重新通畅,并防止栓子脱落及血栓形成,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一预防性手术。
适应症
六个月内1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颈动脉狭窄≥70%;
六个月内1次或多次轻度非致残性脑卒中发作且颈动脉狭窄≥70%;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70%;
有症状狭窄50%-69%;
无症状狭窄<70%,但狭窄病变处处于不稳定状态。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王少勃主任医师团队完成了两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为我院神经外科专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男患,74岁 ,主因“发作性头晕两个月”入院。诊断为:颈内动脉狭窄。这例患者,颈动脉分叉部高,位于C2下缘、C2/3交界处,属高位分叉。患者术中用500mL塑料软袋生理盐水外加一小治疗巾包好做成一临时“小枕头”垫在右肩胛下,目的是将凹陷的颈部尽量变得向上弓起,增加颈部术野的显露范围。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NIRS)和TCD监测。
患者,男,71岁,主因“发作性头晕半年”入院。诊断为:颈内动脉狭窄。
对于疾病来讲,虽然手术和药物能够有效治疗以及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但是减少颈动脉狭窄发生才是更需要我们从生活做起,从日常做起。做到4点,预防颈动脉狭窄。
积极控制三高:
导致粥样动脉硬化原因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它是影响我们内皮损伤,造成局部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还有高血脂,经常吃一些油腻食物,胆固醇高就会造成血脂升高;血糖也很关键,不单单会引起小血管病变,还会影响周围大血管。
调整饮食,适量运动:
注意饮食结构,避免高盐饮食,少吃肥肉、猪油、骨髓、奶油。多吃富含维生素 C、高纤维水果蔬菜。坚持运动,保证每周运动4~6 次,建议每次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
坚决戒烟:
除三高外,影响最大的就是吸烟,吸烟对血管内皮损伤非常严重,它会造成内皮过度损伤修复,反复不断地增生,造成狭窄。要预防颈动脉狭窄,最好戒烟,而且也要尽量避免二手烟。
定期体检:
即使身体健康,随着年龄增长也可能出现颈动脉狭窄,只是狭窄程度可能比较轻。在改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定期体检、了解颈动脉的健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