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故事
『医路温度』当医生戴上“心灵听诊器”
时间:2025-04-02 13:14:43 作者:刘浪 阅读量:83
晨光初现时,我在病历堆叠的办公桌前,听见护士走近的脚步声。“刘大夫,**小朋友家属说咱们把孩子给治坏了,怨气很大,请再去沟通一下病情吧。”钢笔尖在病程记录上顿了顿,洇出一朵小小的墨花。一个小时前查房时,分明还都挺好的,怎么转眼间就上演这样的反转?我望着窗台上那盆倔强生长的绿萝,突然觉得白大褂下的心跳声震耳欲聋。
消毒水的气息在此刻变得刺鼻。推开病房门时,正撞见母亲在整理沾着排泄物的尿布,见我过来,便质问道:“这就是你们说的好转?”
“这种疾病本身就容易伴随消化道症状,就像春天的植物必然发芽、冬天的水就会结冰一样啊……”孩子的妈妈看似在听我说话,但动作上却传递着不满意。我强忍着委屈,向孩子妈妈说明针对腹泻引起肛周皮肤刺激发红的处理方法。
回到办公室,保温杯里的枸杞茶早已凉透,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失败的沟通,家属也不理解,我心里憋了一肚子气。
突然想起最近在读的《通心心理学》里许金声教授的批注:“医者的听诊器不仅要聆听心跳,更要听见心灵的回声。”
再次走向病房时,我没有急着解释病理机制,而是握住母亲微微颤抖的手,轻声说道:“我女儿小时候住院,我也整夜盯着监护仪不敢合眼……我对治疗孩子这个疾病很有把握。”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误解的锁。
后来每次查房,我都会多停留几分钟,倾听她对孩子病情的担忧,给她讲化验单上的数值,用笔圈画着向好的箭头:“你看,这些数据就像小哨兵,正在告诉我们战斗的进展。”她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医路心语〗
这段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医疗的温度不仅流淌在输液管里,更传递在心灵共振的瞬间。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医疗世界里,我们都应该学会用“心灵听诊器”感知患者的恐惧与期待,用医者仁心架起理解的桥梁。因为真正温暖的医疗,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救治,而是两颗心朝着生命之光共同跋涉的旅程。
微信公众号(康巴什部)
支付宝小程序(康巴什)
微信公众号(东胜部)
支付宝小程序(东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