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故事
『医路温度』八旬抗美援朝老兵,三寻鄂医:70个日夜守护,暖到心坎里
时间:2025-10-13 10:18:17 作者:赵茹、白玉 阅读量:60
“要不是有你们,我这把老骨头哪能这么安稳!”10月10日上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泌尿外科的走廊里,88岁的孙奶奶坐在轮椅上,双手紧紧攥着两面鲜红的锦旗,眼眸里闪烁着泪光。这位曾在抗美援朝战场救死扶伤的老兵,经过医务人员70天的精心救治与照护,终于康复出院。而锦旗上“尊老敬老德艺双馨,主动关爱胜似亲人”的字样,正是她对医院最好的肯定与认可。
时间回溯到今年8月1日,本该安享晚年的孙奶奶因股骨颈骨折紧急入院,住进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骨科。鲜少有人知道,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1937年出生的她,1950年正值豆蔻年华,便毅然穿上军装投身抗美援朝战场,在志愿军第四十军军直手术队里,她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用双手为伤员清创、包扎,在烽火中诠释着“最可爱的人”的担当。战争结束后,她转业投身国家建设,学工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一生坚毅果敢、追求卓越,荣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等多项荣誉。
骨科手术后,孙奶奶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可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8月25日,因泌尿系感染导致身体不适,她又转入了泌尿外科。从骨科到康复科再到泌尿外科,三次转科、三进病房,不变的是鄂医医护人员始终如一的温情与专业。
“用心照顾好孙阿姨这样的老英雄,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光荣。”泌尿外科护士长的话,道出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从入院的那一刻起,泌尿外科医护团队便为老人量身定制了细致入微的诊疗与护理方案。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身体机能较弱,医护人员在基础护理上格外“较真”:定时监测残余尿,精确到每一个数值;耐心指导康复训练,手把手教她每一个动作;用药时反复核对剂量,饮食上细致到每一顿餐食营养搭配的建议。
比身体护理更暖的,是心灵的陪伴。工作间隙,医务人员总会抽出时间坐在老人床边,听她讲过去战场上的峥嵘岁月——那些在手术队里与时间赛跑抢救伤员的日夜,那些与战友们相互鼓励的瞬间;也会给她讲当下的生活趣事,从医院里的新鲜事到城市的变化,让病房里时常响起阵阵笑声。孙奶奶的故事,也成了科室里最生动的“精神教材”,让年轻医护人员在感动中更懂责任与担当。
70个日夜的朝夕相处,医护人员成了老人最踏实的依靠。“每天看到他们笑着进来,我心里就特别安稳。”孙奶奶常说。出院当天,她拉着医护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嘴里不停地重复着“谢谢”。家人也紧紧握着医生的手感慨道:“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不仅把老人的病治好了,还让她在医院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康复出院不是结束,而是温暖的延续。为了让老人回家后能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责任护士特意将老人家属拉进了“医患一键通”微信群。“有任何问题随时在群里说,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复。”简单的一句话,却让这份“不是家人胜家人”的守护,跨越了医院的围墙。
孙奶奶的故事,是一场医患间的温暖邂逅,更是一次精神的对话与接力。对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而言,能为这位“最可爱的人”保驾护航,是荣幸更是责任。而这份流淌在医患之间的温情,也正是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最动人的底色——用专业驱散病痛,用爱心温暖人心,让每一位患者在就医路上都能感受到家的温度。
微信公众号(康巴什部)
支付宝小程序(康巴什)
微信公众号(东胜部)
支付宝小程序(东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