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故事
一封来自“小小”的信
时间:2019-07-25 10:18:02 作者:高哲宁 阅读量:416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小,你问我为什么叫小小呀?我出生时候的体重只有800克,因为我妈妈羊膜囊突出,我在她的肚子里只待了24周就出来了。
我出生时呼吸急促、合并呼吸衰竭,叔叔阿姨们给我做了气管插管,并连接了有创高频呼吸机,成功抢救了窒息的我。之后我被放在暖箱里转运到新生儿科ICU温湿度适宜的新生儿培养箱内继续治疗,我的肚脐眼上置了一个细细的脐静脉管,帮助我增加体重,防止代谢性骨病的发生。
由于我出生的太早了,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是个超未成熟儿。我出现了各种严重的问题:凝血功能障碍,血糖时高时低,贫血;气道分泌物特别多,合并渗漏综合征;免疫功能差,合并了败血症。即便如此,经过技术精湛的新生儿科的叔叔阿姨们对我全力救治,我顺利度过了转化期。
目前我已经出生70余天,体重1820克,处在稳定生长期。我已经脱离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现在无创呼吸机辅助下,氧合正常,血气分析正常,喂养耐受。
还有一个小秘密,我的哥哥也是一个只有26周的早产儿,也是经过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的叔叔阿姨的精心治疗后顺利出院,现在他已经4岁啦,也期待我能快快长大。
小小
2019年7月25日
“小小”是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建科以来体重最轻的早产儿,从2019年5月11日出生,便牵动着新生儿科每位医务人员的心。新生儿科杨宇萍主任、吴小君副主任每天早早的来到医院,出门诊前先要查房,根据患儿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新生儿科马晓宇医生在救治过程中提出采用国内先进的无创高频通气技术,该项技术尚未在鄂尔多斯地区开展,难度、风险系数极大,但医务人员冒着风险,成功救治这个小小的生命,该项技术也填补了鄂尔多斯地区的医疗空白。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东胜部新生儿科成立于2009年,最初的时候设备及人员匮乏,到目前发展为拥有医护35人,NICU床位35张,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气管插管、脐动静脉置管、新生儿换血术、PICC等等技术,拥有高频、长频、无创呼吸机数台、高级新生儿培养箱、冷光黄疸治疗仪、市内新生儿转运车等先进仪器。
微信公众号(康巴什部)
支付宝小程序(康巴什)
微信公众号(东胜部)
支付宝小程序(东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