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突破|1岁幼儿误吸花生 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电子支气管镜下成功将异物取出
时间:2022-10-11 00:00:00 作者:孙鹏晖 阅读量:560
2022年10月11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乱了康巴什部耳鼻喉科诊室的安静,一位年轻妈妈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小孩跑进诊室,边哭边讲述着孩子的病情。
10月7日,小孩在吃花生时不慎误吸气管,当时患儿剧烈呛咳,嘴唇发紫,呕吐后症状缓解,无呛咳及呼吸不畅,由于家属对气管异物常识缺乏了解,误以为患儿无大碍。10月9日,患儿出现咳嗽,呼吸有喘鸣音,观察一天后,仍无好转。直到11日,患儿症状加重,咳嗽频繁,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家属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到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耳鼻喉科就诊。
康巴什部耳鼻喉科王军主任通过病史、症状、体征、查体,初步考虑为气管内异物,紧急联系CT室,行胸部CT检查,提示气管异物,肺部感染,告知家属需紧急住院,急诊行气管内异物取出术,家属办理住院的同时,王军主任通知病房,做好接诊患者及急诊手术的准备,启动科室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孙鹏晖主治医师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麻醉科并充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
既往,气管异物常规在硬质气管镜下取出,考虑患儿年龄小,异物存留时间长,且伴有肺部感染,常规方法无法行麻醉插管,且容易损伤患儿气管黏膜,风险较高,为了患儿安全,王军主任决定改变手术方式,在电子支气管镜下行异物取出术。在患儿完善术前检查及化验的同时,我科迅速联系儿科、呼吸科,得到各科的大力支持,将各科先进设备紧急集合送往手术室。
全麻成功后,王军主任经三通放入电子支气管镜,在右主支气管处可见分泌物,清理后见白色异物,放入异物钳,顺利将异物完整取出
多学科协作成功打造“生命急救链”,在耳鼻喉科、麻醉科、儿科、呼吸科多科的齐心协力下,患儿未出现任何风险及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这是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首例儿童电子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精准诊断、及时救治,全力保障了患儿安全。
此次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成功开展儿童电子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标志着康巴什部耳鼻喉科专业发展实现了又一次突破。
气管异物卡喉,是临床常见的急诊之一。瓜子、豆类、花生、药片、鱼刺、枣核、钢珠、纽扣、笔帽……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没有什么是孩子们不敢吞的!常多发于1-5岁的儿童。气管异物发生的症状通常与异物的大小、形状及异物的性质、在气管或支气管内的位置有关,轻者无症状,容易漏诊;重者则多有典型的剧烈呛咳、憋气、面色青紫。
异物长期存留支气管内,可引发支气管肺炎或肺脓肿,引起反复发热、咳嗽、咳脓痰、呼吸困难等,治疗不及时,容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窒息或者异物诱发喉痉挛,严重时可出现心肺、呼吸衰竭和死亡。所以,家长们在发现孩子有异物卡喉症状后,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