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
『精术济民』新征程!东胜部心内一区新理念下独立开展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
时间:2022-11-06 00:00:00 作者: 阅读量:477
2022年11月3日,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东胜部心内一区苏平主任医师和刘鹏博士为患者顺利植入一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此次新理念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开展,使医院迈上了起搏电生理领域的新征程,将为我市及周边百姓的心脏健康提供更高层次的保障。
患者为72岁老年男性,心率38-44次/分,心电图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为起搏器植入的一类适应症。手术参考2021欧洲起搏器植入技术优化共识,理念新、手术方式方法新。
01新的静脉入路
传统手术入路:传统的锁骨下静脉入路中,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但存在发生臂丛神经损伤、锁骨下挤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风险,且穿刺位置过于靠近胸骨可能导致导线植入困难、导线易磨损等问题。
本次手术入路:腋静脉穿刺相对复杂,但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风险和并发症。经研究讨论,最终决定采用腋静脉穿刺术取代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
02 新的导线植入部位
传统导线植入部位:据统计目前有超过一半的心室导线的植入部位为右心室心尖部,右室心尖部起搏是传统的起搏模式,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及长期稳定等优势,但存在心室激动顺序异常的弊端,可增加心衰和房颤的风险;
本次导线植入部位:此次手术心室导线植入的部位为右心室间隔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可部分解决左右心室不同步问题,获得较心尖部起搏更短的QRS时程,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起搏器穿孔的并发症。
03 新的囊袋制作方法
传统囊袋制作方法:传统起搏器植入的皮下囊袋制作是通过传统手术钳进行钝性分离。该方法具有操作时间较长、出血风险高的特点。
本次手术囊袋制作方法:本病例的患者为冠心病患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术中出血的风险高。为了有效降低出血风险,以及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感染风险,此次手术依照2021欧洲指南的推荐,采用高频电刀制作皮下囊袋,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发生风险。
刘鹏,心内一区主治医师,清华大学医学博士。
2022年,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刚性引进清华大学博士刘鹏,刘鹏通过在清华大学的系统学习,将起搏电生理相关新理念带回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为充分发挥人才对医院发展的促进引领作用,刘鹏来院即被列入医院“优青计划”培养序列,作为“飞鹰”,在接下来的三年培养期中,刘鹏将每年获得医院5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培养周期内申报成功市级及以上课题,医院按1:1比例匹配科研经费。另培养周期结束后,考核等级确定为A级、B级,将在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作为市级领先学科、鄂尔多斯市心血管内科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冯玉宝教授、王海军副院长及科室主任的带领下,紧跟学术前沿,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技术,成功开展多项先进技术,获得患者一致好评及业内专家的认可。未来,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将以人才建设为主要抓手,激发内生动力、打破技术壁垒、提升服务水平,让鄂尔多斯及周边百姓能够就近就医,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图文|刘 鹏 李长青
微信公众号(康巴什部)
支付宝小程序(康巴什)
微信公众号(东胜部)
支付宝小程序(东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