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技术 >
医疗技术
『精术济民』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为早产、危重症新生儿打通“生命通道”
时间:2023-07-10 10:21:11      作者:焦红艳      阅读量:382

医学上将出生胎龄小于28周的婴儿定义为“超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婴儿,定义为“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早产儿在母体内时间过短,各项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需要面临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等多重难关,需要长期静脉输入营养液,而营养液浓度高、渗透压大、刺激性强,宝宝皮肤特别娇嫩、血管细小给静脉穿刺带来极大困难加上其周围小静脉血管壁很薄,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方法留置时间短

需反复穿刺。不仅增加宝宝的痛苦和感染概率,也加大了护理工作难度。

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些“早到的天使”,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作为鄂尔多斯市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对标先进、培养人才,选派科室主管护师焦红艳

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习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今年已成功运用该技术为6位超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打通“生命通道”

东胜部新生儿主管护师焦红艳

“相比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和进针部位,使用超声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只需将B超探头放置于患儿胸部,操作者便能很清楚地观察到血管的状态,实现无创、便捷、无辐射直观检测判断PICC尖端位置,大大提升了穿刺成功率和患儿的舒适度,更为一些静脉条件相对差、传统置管方法不能完成,但又有治疗需求的患儿建立了静脉通路。而且,因为该术式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无菌状态,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

每一次救治都是新的考验,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是医护人员守护生命、追求卓越的信念。生命是一场爱的接力,作为鄂尔多斯市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中心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将不断提高新生儿救治能力和水平为“早到的天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