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技术 >
医疗技术
“逆向”破局 心路重构!心内科运用逆向技术开辟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新路径
时间:2025-03-12 09:52:31      作者:      阅读量:456

近日,我院心内科刘喜副院长带领的介入团队运用导丝逆向技术成功为一名尿毒症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实施了开通手术,完成了一场被称为“钢丝上的芭蕾”的高难度介入手术。

患者,男,60岁 ,因“尿蛋白、血肌酐升高10余年,血液透析1年”入院。患者在肾内科透析中多次发作心绞痛。完善冠脉CT检查,患者多支病变,合并钙化及右冠闭塞性病变(CTO)。经心内科、肾内科、心胸外科多学科会诊,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行分次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创伤小且恢复快。

冠状动脉是环绕在心脏表面供给心脏血液的血管,一旦发生堵塞,就会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慌等症状。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是指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病变。由于CTO病变的斑块结构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及大量纤维钙化斑块,介入导丝不易通过,且容易进入内膜下造成血管夹层,导致手术失败。这类病变被称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里面“最后的堡垒”。CTO合并冠脉多支病变,更是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3月6日,进行第一次介入治疗,对前降支近中段95%狭窄植入1枚支架。3月9日,行右冠开口后100%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

手术过程中,介入团队使用EBU3.5指引导管到达左主干开口,右冠使用XBRCA指引导管,使用Guidezilla及135微导管加强支撑力,正向更换多种CTO导丝均无法通过右冠近段闭塞病变处。所以,考虑行逆向开通右冠CTO病变。

在指引导管和微导管的双重支撑下,通过逆向导丝技术,在众多细如发丝的侧枝血管中反复探寻路径,多次更换具有不同性能的导丝。而且,因为导丝和微导管的管径仅有0.3mm左右,在直径2mm的指引导管内将丝线穿进,这一操作的难度相当于裁缝拿着细线蒙着眼睛穿针眼,难度可想而知。经过反复调整方向,导丝最终顺利通过了闭塞病变。经过3小时后,终于成功完成逆向开通右冠CTO病变,于右冠远段至开口由远及近串联植入3枚支架,血管完全开通,手术成功。

术后患者由于冠脉血供恢复,脸色由黑黄变红润,心脏状况恢复良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有前向和逆向两种技术。逆向技术是前向技术的进阶补充,对于不适合前向技术或前向技术失败的复杂CTO病变,其可进一步提高PCI成功率。但逆向技术操作步骤复杂且风险高,对术者的经验与术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更高要求。

逆向CTO技术的核心价值: 

1. 提高手术成功率:逆向技术通过侧支循环建立逆向通路,尤其适用于正向导丝无法通过的复杂病例,总体成功率可提升至90%以上。 

2.降低外科搭桥需求: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如合并糖尿病、肾病等),逆向介入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创且有效的替代方案。 

3. 改善患者预后:成功开通CTO可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并显著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风险。  

文字:乔建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