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马潞林教授、刘瑞剑主任团队成功为70岁郝女士切除3.7kg的肿瘤,帮她重燃生活希望。
病情回顾
5年前,郝女士发现腹膜后有约1cm的肿物,当时并未在意。直到今年3月份,郝女士自觉腹部不适,且可以自行摸到肿物,前往当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提示右侧腹膜后巨大占位(25cm)。
郝女士异常焦虑,经过多方打听,她带着忐忑的心情慕名找到了马潞林教授,马教授详细询问病史,结合腹部检查提示并查看相关病例资料后告知郝女士及家属肿瘤有手术切除的希望,但手术难度和风险特别大,患者和家属得知还能手术,当即决定住院治疗。
由于肿瘤位置深,与右侧肾脏、肾上腺、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关系密切,且挤压肝门部,有多个脏器组织受侵犯可能,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需做好多脏器联合切除准备,马潞林教授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了手术方案及应对措施。
完成相关检查及穿刺活检,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在手术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如期进行。马潞林教授开腹探查,发现肿瘤足足有排球大小,挤压肝门、十二指肠、升结肠并致密粘连,逐步游离升结肠、十二指肠降部、肝门部胆管及血管,显露肝下下腔静脉、右肾动脉,确定肿瘤包绕并侵犯了下腔静脉及右肾动脉,决定联合右肾切除,同时游离远端下腔静脉,阻断受侵下腔静脉远近端及左肾静脉,切除受侵下腔静脉约3.5cm×1.5cm,并行下腔静脉缝合修补。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完整切除了重达3.7kg的所有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为平滑肌肉瘤。
术后,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郝女士各项指标好转,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现已经顺利出院。
临床上,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仅次于脂肪肉瘤,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肉瘤,表现为缓慢无痛性增大的软组织肿块或腹部不适。多数起源于腹膜后大血管壁(如肾静脉、下腔静脉),生长在血管腔外最常见,手术根治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辅助性放化疗存在争议,术后复发率高需按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