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技术 >
医疗技术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开展一站式颅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颅内动脉成像CTA检查
时间:2020-08-21 18:31:00      作者:关长旭      阅读量:2231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致残率较高,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也较高,但早期CT易于发现。对于脑卒中,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根据我国脑卒中中心建设的要求,CT检查是脑卒中检查的必备技术,而对于6小时内的脑卒中的灌注检查非常有必要。

那么什么是灌注?在生理学上,“灌注”指机体通过动脉系统及毛细血管床将血液输送至生物组织之内的过程。CT灌注成像不同于动态扫描,是在静脉快速团注对比剂时,对感兴趣区层面进行连续CT扫描,从而获得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并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值,因此能更有效、并量化反映局部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改变,这是一种CT应用领域的前沿科技,对明确病灶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在脑梗塞的早期发现上有广泛运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脑梗死是世界上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致死疾病,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及时溶栓或机械取栓是治疗急性脑梗塞首选、有效的方法,而快速、准确判断缺血半暗带为关键因素。目前,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有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MR灌注成像和CT灌注成像(CTP)等。颅脑CTP检查简单易行,成像时间短,图像空间、时间分辨力高。费用较低,适于急诊检查,目前应用广泛。

 约93%的脑梗死患者灌注异常改变早于其形态学改变,一般认为发病6 h之内的脑梗死属于超急性期脑梗死,会出现“缺血半暗带”,此时如能及时灌注抢救,这部分脑组织及时恢复血供,则能完全治愈,而梗死区脑功能则无法恢复。因此,及时、准确判断受累脑组织缺血程度对改善患者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GE Revolution 256层CT一次检查就能完成普通CT扫描、增强CT、动态CTA及CTP数据的采集,极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CTP的主要参数指标包括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max、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MTT已被证明是急性缺血最为敏感的参数,CBV是脑梗死最具特异性的参数。CTP在早期急性梗死的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中的作用已被确认。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评估脑梗死前期以低灌注为特征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脑局部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学状态,表现CBF和CBV异常,用以区分半暗带和梗死区。

临床上一直将非增强CT、增强CT、CTA和CTP作为单独进行的检查项目,但检查时间过长、接受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较高。GE Revolution 256层CT颅脑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站式扫描获得CT平扫、普通增强CT、全脑灌注和CTA的数据,可大大减少辐射剂量,为临床治疗 更早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分享一个病例。男性患者,36岁,大车司机,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现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但日常活动受限不明显,伴有言语含糊及口角流涎,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颅脑DWI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内分水岭梗死,入院后急查了头部CTA及CTP,CTA结果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CTP结果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低灌注,并能清晰显示缺血半暗带及核心梗死区。神经内科行经皮颈动脉球囊扩张术、颈动脉支架经皮置入术、脑内动脉造影术、脑内动脉溶栓术,术后复查CTA、CTP,结果良好,左侧颈内动脉开通,左侧大脑半球稍高灌注,临床症状明显好转。